雨润集团是一家集食品、物流、旅游、商业、房地产、金融和建设等七大产业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,成立于1993年,总部设立于南京市建邺区,员工总数近13万人,下属子(分)公司300多家,遍布全国30个省、直辖市和自治区。企业综合实力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12位,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9位,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8位,中国肉食品加工业第1位。集团每年总运输费用30亿,其中冷链业务每年运输费用3.5亿、冷链业务年业务量100万吨、平均每月派车量10000次。
(一)承运商物流信息化水平低
雨润食品年物流运费近3.5个亿,冷链物流供应商75家,其中只有10%的物流供应商有管理系统,严重阻碍了物流信息的流通共享。
(二)与承运商物流协同运作效率低
雨润集团与下游承运商直接的物流业务往来,基本都是通过人工通知、电话沟通、传真确认等传统方式进行,效率低、易遗漏。
(三)无法实现对承运商的有效管理
由于物流数据无法实时全面获取,难以实现对承运商的全程管控及KPI考核,也无法满足雨润集团对运输全程可追溯的需求。
基于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基础交换通道、标准业务单据,开展雨润集团物流系统、承运商系统与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对接,实现雨润集团物流业务信息与承运商的在线互通,下游承运商可直接通过各自系统进行物流业务信息的反馈,具体互联业务流程图如下: |
(温馨提示:点击可查看大图) |
(一)雨润集团效益分析 |
1.解决业务信息传输时效低的问题,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; 2.实现与承运商的协同运作由"线下沟通"到"线上互联"的转变; 3.依托"在途信息的实时反馈",实现对承运商全程管控及KPI考核、运输全程可追溯; 4.借助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资源,寻找更多优质的承运商。 |
(二)承运商效益分析 |
1.为企业提供信息化系统,实现物流业务的电子化作业; 2.提供在途信息,提升客户的服务满意度; 3.电子对账,提升对账效率及准确性; 4.借助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资源,获得更多的冷链业务。 |
(三)互联成效具体KPI |
方面 | 具体KPI指标 | 互联前 | 互联后 |
人力成本 | 总体人力成本有效降低了40%左右 (以连云港工厂为例) | 5人 | 3人 |
作业效率及 准确度 | 调度派车信息下发效率 | 1小时/天 | 10分钟/天 |
调度记录的回溯及核查效率 | 30分钟/单 | 1分钟/单 | |
调度信息下发的错发比例 | 3~4% | ≤1% | |
下游物流商的信息化水平 | 无系统 | 使用标准软件 | |
对下游物流商的综合管控力度 | 事后管控 | 事中、事后 | |
雨润食品的物流整体供应链可视化程度 | 仅限回单 | 全流程可视 | |
企业客户 体验 | 雨润客户对其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可度 | 普通 | 满意 |
客户对货物的时效及时查看 | 无 | 便捷快速 | |
客户对物流商的考核评价 | 无 | 满意 | |
业务量 提升 | 借助互联应用模式,雨润在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的同时,拓展并承接了更多的业务量(连云港工厂有在对外扩展业务) | 物流有瓶颈,影响拓展 | 无因为交付问题丢失客户;业务区域增加 |
借助国家物流信息平台,雨润得以更加便利地寻找更多新的下游物流商 | 无 | 有能力增加 |
注:以上数据均为平均数